稳健运营

     艾徳维:中国式创新势不可挡 政府监管需适应“搅局者”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一财经日报    周艾琳    2015-09-09 


       眼下,全球增长引擎似乎又只剩下了美国,而其马力实则并不强劲。在全球潜在增速不断放缓的当下,科技创新的浪潮却仍奔腾不息,监管和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。科技创新究竟能否破局低增速、成为下一个增长点?
       以“描绘增长新蓝图”(ChartingaNewCourseforGrowth)为主题,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于今年9月9日至11日在中国大连举行。论坛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(DavidAikman)在接受采访时深入介绍了本次会议中所体现的科技创新元素,其间屡屡提及“机器人革命”所带来的希望及挑战。
       “新领军者年会始终聚焦创新和变革,这在今年而言更为重要。较以往而言,今年最为突出的便是参会者体验,我们汇聚了世界各地功能不同的机器人,以此来真实展示科技进步的成果。你会在现场的机器人展览中看到和工人并肩安全作业的工业机器人、有机会亲自驾驶月球车、跟随虚拟人物学技能,还可以与情感识别机器人聊天。”艾徳维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独家专访时表示。
       距离上届论坛仅一年之隔,科技创新又大踏步地从概念走进了生活。滴滴快的、Uber(优步)、Airbnb等倡导“共享经济”(shareeconomy)的创新企业不断扩张,苹果公司、谷歌等都正在进军无人汽车领域,小米、阿里巴巴等中国式创新代表更是在全球舞台大展身手。
      艾徳维表示:“中国科技创新的浪潮缔造了众多所谓的‘行业搅局者’(disruptor)……中国充满了机遇,我认为各国在此次论坛上都可以向中国式创新学习。”同时他也强调,政府的角色永远是为企业创造友好的创业环境、提供政策支持,并且根据事态的演进不断更新监管,“尽管这可能无法跟上创业者的步伐,但一切必须能够应对趋势的发展。”
      最后,艾徳维更是指出了中国创新企业不可忽视的新趋势——增材制造,如3D打印(AdditiveManufacturing&3DPrinting),和基因编辑(gene-editing)。二者将分别助力中国的制造业升级,并推动生物科技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。


科技创新描绘增长新蓝图

       第一财经日报: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论坛开幕在即。本届年会的主题是“描绘增长新蓝图”(ChartingaNewCourseforGrowth)。在当前全球低增速和通缩风险上升的背景下,这一主题有何特殊含义?
      艾徳维:我们正处于经济、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。尽管经济增速放缓,但科技创新可能将创造新的增长点,带来新的机遇。同时我们也看到,科技创新可能会影响现有的就业岗位、催生新的监管问题,因此年会的意义就是集结商界、政界、科学界、学界和公民社会的各界代表,来共同审视和探讨如何让技术创新更加有利于增长,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。
      日报:2014年的新领军者年会聚焦五大支柱,即大数据、纳米、机器人、新能源和神经科学,而今年的论坛同样侧重科技创新。与去年相比,今年的新意和亮点是什么?
       艾徳维: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论坛始终聚焦创新和变革,这在今年而言更为重要。较以往而言,今年最为突出的便是参会者体验,我们汇聚了世界各地功能不同的机器人,以此来真实展示科技进步的成果,其中包含了工业机器人、老年服务机器人、此前马云投资的人形情感机器人Pepper等等。
       此外,在今年的会议上论坛将推出一系列“转型路线图”(transformationmaps),以展示在如医疗、制造业、金融服务、消费等不同领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革,以及各产业间又是如何联系互动的。行业领袖可以借此加深对各行业动态的认识。
      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论坛在现场设计了三座虚拟互动式体验穹顶还将提供精彩。其一是浸入式体验的敦煌洞窟,体验者可以从中感受中国敦煌莫高窟1500年的佛教文化;此外还有通过虚拟现实眼镜体验叙利亚流离失所的难民生活;第三项是健康空间,体验者可在其中深入探索人体健康话题。这三种体验分别为参与者提供了从历史、现实和未来的角度思考创新改变生活的难得机会。
      日报:此次年会将展示各种机器人,而中国已经逐步成为最大的机器人进口国之一,你认为就目前而言,机器人所引领的变革对全球以及中国意味着什么?
      艾徳维: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,机器人有助于提高效率、实现生产现代化。比如机器人Baxter,我们知道我们的技术先驱创造了一个名为backster的机器人,工业机器人一般是固定不动地进行简单重复性机械动作。而对Baxter来说,一个工人只要站在它的一旁做出动作,它便能模仿并记忆一系列复杂的动作;此外,我们还看到,亚马逊正在利用机器人装卸货物和设备,其已不再是静态机器人(stationaryrobot),而是可自由移动的。
      可见,随着运算能力、视觉和动作感测技术不断发展,机器人的功能正在不断进化,从一个纯粹概念不断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。此外,机器学习(MachineLearning,ML),即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就能够实现自我学习,并能从超出人类理解能力范畴的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观点。例如有报道指出,一个名为Amelia的计算程序仅仅通过30秒钟的油泵使用说明学习,就能回答消费者64%的咨询电话。同样,该机器人可学习各种用户手册。如果能够进一步实现人机结合,部分机械工作就能靠机器人完成。
      不过我也认为,随着变革的加速,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数字革命的潜在威胁,并要研究如何减轻其负面因素,因为机器人既可以使人类更为自由,同时也会减少就业机会,这就涉及如何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问题。中国的2014年新增就业岗位达1300万个,这是很大的成就,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,今后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多地培养高技能型就业人才。
      随着产业变革加速,我们要将其社会负面效应降到最低,因此本届年会的主题与之密切相关,我们不能对新趋势视而不见,而是要共同合作探讨应对之策。


政府监管需追赶并适应“搅局者”

      日报:就在过去一年的时间,“共享经济”在全球蓬勃发展,Airbnb、Uber(优步)、滴滴快的等都是极佳例证。今年的论坛也邀请到了滴滴快的总裁柳青以及Airbnb的首席技术官(CTO)。在你看来,“共享经济”的价值究竟是什么?
      艾徳维:共享经济是重大创新,不仅在于其传递创新的方式,更因为它赋予了企业家精神更多力量。此外,所有数据都显示,创新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就业创造量远大于大型成熟企业。如果要实现增长和创新,共享经济便是主要驱动力,它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,为什么每个人都非要买车呢?
      然而,“共享经济”也无疑会打击部分制造商的利益。不过,新业态的诞生无法避免。目前我的女儿也在北京,老师就对她说过:“你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现在可能还没诞生呢,创新的步伐将快到令你难以置信。”
      当然,所有的创新都应该以全局观的视野来对待,因此我们希望将创新企业、大型企业、学界等人士汇聚在一起,进行一场头脑风暴、规划未来。
      日报:具体而言,如优步(Uber)等行业“搅局者”的确面临了较大的监管障碍,你认为科技创业企业应该如何在创新和监管风险之间做出权衡?
      艾徳维:创新的确极具“破坏性”,但这让企业更为健康,因此政府应该更具适应性(adaptive)。其实并非只有Uber在各地遇到监管障碍,各种颠覆式创新都会造成类似的困扰,政府必须在保护消费者利益、制定新规则、鼓励创新这三者间权衡利弊。
      例如,中国“互联网+”战略就值得推进,只要回顾美国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,就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实际是首先出资、出力加以推动的。美国硅谷其实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,且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为依托,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。因此,我认为政府的角色永远是创造友好的创业环境、提供政策支持,并且根据事态的演进不断更新监管,尽管这可能无法跟上创业者的步伐,但一切必须应对趋势的发展。
      日报:你所谓的行业“搅局者”,我们无法未卜先知。当前,谷歌等科技企业都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技术,你认为这对未来的行业格局意味着什么?
艾徳维:Uber或滴滴快的等为业态所带来的“搅局性”现在还远未体现,当无人驾驶汽车真正开始普及之时,才是最具“搅局性”的时刻,如“无人驾驶的Uber”,这就可能将改变整个交通业态。
      阿联酋有一家未来博物馆(MuseumoftheFuture),其中便展示了无人驾驶Uber,其展示的概念是你能预订各种汽车,如会议汽车(meetingcar),即在车上便能进行电话或视频会议;你还能预订锻炼车(workoutcar),即你可以在车上利用各种健身器材来运动,同时不耽误到达目的地。
通过达沃斯论坛,我们希望能将这种极具未来色彩的创新理念传递出去,同时进一步激发创新力量。


中国式创新势不可挡

      日报:当前,中国企业其实已经不缺创新,如小米、华为、阿里巴巴等高科技创新企业不断崛起,并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,中国也立志打造自己的“硅谷”。你认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,有哪些重大趋势是中国企业不能错过的?
      艾徳维:每年论坛都会总结出世界十大新兴技术,其中有两个属于制造业,我个人认为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。
      其中一项是增材制造,3D打印就属于这种技术。其最早是通过打印出一个塑料模型而引人关注的。近期,我也同一个大型铝业公司有过交流,他们希望重塑业务,今后可能不再是直接将铝块运输到全球各地,而是可以直接运输铝粉,之后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当地生产,这样将使得运输过程更为灵活;此外,“3D打印+医疗”的概念也已经诞生。现已产生了首个3D打印的细胞组织(tissue),即通过扫描细胞层的信息,再将信息传递到打印机,甚至可以设计出新的器官,例如3D打印技术配合人体自身细胞“打印”出一个肾脏。
       同时,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。对于国际企业而言,尤其是汽车制造业,零部件本地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,而不是从如瑞士等地专程运送零部件,这也要求本地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、管理等方面缩小与国际的差距。随着企业不断重视生产效率,全球产业链也将发生重大变革。
       除此之外,中国在新能源、基因测序方面也正不断迈进。去年,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量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总和的两倍。
       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方面,基因编辑在农业方面潜力无限,其可以防止很多由于转基因食品(GMP)而产生的担忧,因为基因编辑并未加入任何新添加物,只是调整了核糖核酸(RNA)序列。
       日报:你在今年8月接任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负责人一职,此前你在业务发展、市场营销等方面拥有18年的经验,你将如何运用过去的经验来为世界经济论坛注入新活力?在推动中国企业创新和“走出去”方面,你有什么新的设想?
       艾徳维:我希望能够在前任施力伟先生的工作成果上继续努力,增强与中国政府、企业、学术等各界的交流,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经验,参与中国的发展。
       此外,世界经济论坛始终关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(Chineseglobalizers),我个人对此也颇感兴趣,并希望能够推动这方面的活动与研究,助力中企走出去。
      上个月,我参加论坛“全球成长型公司”社区在美国硅谷的会议,在那儿遇到了不少来自天津的中国企业家,他们并非是去观摩学习,而是去收购投资的!可见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。我们希望论坛的企业社区活动以及我们的“中国企业全球化最佳实践”系列研究项目能够继续助力中企的国际化进程。

      不可忽视的是,中国科技创新的浪潮缔造了众多所谓的“行业搅局者”。与欧洲的同辈人相比,中国的年轻人显然更为乐观、对未来充满希望,因为中国充满了机遇。虽然我来到北京仅有一周的时间,但这儿的科技革新让我印象深刻,我希望各国在此次论坛上都可以向中国式创新学习。